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语文育人,润物无声  

2017-07-08 07:33:58|  分类: 教育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语文育人,润物无声

金山中学     戴文开

长期以来,“育分”和“育人”是很多教师重视并努力追求实现的教学上的双重目标。可事实上,两者并不能完全用“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样的关系来落实,也并非简简单单的“平衡”关系。因为教育的本质还是育人。可于现实中,师生在教与学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之下,纯粹育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理念,而直去往追分的路途,也必然有失偏颇。故而,如何将两者调和在一起,使彼此之间共同产生相对的最好的效应,是教师应该认真思索并积极尝试的。在这方面,语文学科相对而言是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操作之法的,其中的重要一种即将德育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解读课文,还是讲评练习和作文,都有机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让学生“明理思行辨义”,德智共进。

上课文,明情理,重恩义

课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情感教育,最鲜明的体现也就在课文教学中。要达成良好的效果,便是要以情促情,以境生情,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对于课文的讲解,要尽可能地做到详细和生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研读文本中,用真心真情去接近与接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精神的内核。例如,在上《一碗阳春面》时,可通过教师模仿小说中“母亲”点一碗面时“欲言又止”的表情、“怯生生”的语言以及动作,再请学生自己进行朗读模仿,使得他们能够融入到这一情景中,甚至设身处地地站在“母亲”的位置上,从而感受到她的生活的艰辛,更好地理解她为两个孩子所奉献的无私的爱。又如上《合欢树》一文,可运用温暖柔和又有些辛酸的语气语调来朗读文中“母亲”尽心竭力为“我”治病这段文字,触动学生去想象这些感人至深的画面,同时使其联系父母照顾生病时的自己的独特感受,来深入体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这种感受是辛酸又温暖的,不过它并非因个我化而难以捉摸,而会真实触动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内心——这种连环式的“以情促情”即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境生情”的多种教学形式加以配合来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一是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画面、声音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视听中自然受教。如上《边城(节选)》时,由于是节选的章节,所以无论从内容还是情感上来说都存在断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完整的《边城》电影,使学生对此中翠翠和爷爷之间的祖孙情有更为直观、生动的认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亲情意识的培养。二是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之感到真实、亲切,从而随之产生自然共鸣。如在教师指导下请学生把《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编排成课本剧,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下面的学生观众,都能较好地融入到这个情景教学的活动之中,自我体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三是联系以前学过的作品来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与情感记忆,通过这种自然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加深认识。例如,在上《合欢树》时,可联系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秋天的怀念》,唤起他们熟悉的记忆,使之能够把作者史铁生在这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加以品味。同时,因为《秋天的怀念》较之《合欢树》的情感表达更为直观易懂一些,所以这样做的实质是在进行阅读的情感迁移,使学生能够在《合欢树》一文中深入体会到作者当年对母亲态度暴躁的愧怍以及母亲去世后自己对她的深深的怀念这两种较为含蓄的情感。这种自然的引导方式,也更易于学生主观情感上接受持续性的情感教育,加深感恩意识。

讲练习,思善行,齐德性

   课上的练习讲评是对于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及时反馈形式。在日常练习的讲评中,尤以文言文练习作为其中一种独立且重要的大类,受到师生重视。而高中阶段所选用的文言文,从人物传记,寓言小品,山水游记,到带有较强政论性质的文章,有针砭时弊的一面,更从正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那些先贤大德高尚的品格操守,为我们指明正道,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所以,在这类文言文练习讲评课上,夯实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进行育人教育,是可以双管齐下的。

如唐朝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为孙泰写过一篇人物小传——“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通过课上与学生对于文意的讲解疏通,他们明确了孙泰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娶了姨母长女为妻,是为了尽力照顾她的眼疾;在他人不知真相的情况下送还银灯台,是为了不让卖家有损失;在已购房产的情况下最后归还,且连购房款也没有要回,是为了让卖房者的母亲不再悲伤——虽然这些事大抵不是现在的人能做到的,可它们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古人的厚德、克己等优秀品质,是我们学生应该见贤思齐的。

又如讲评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一篇《弈喻》,借由一次观弈和对弈的经历,引出作者轻视而至惨败的反思,继而深入推及出“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的道理——言下之意,凡事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而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所以不该彼此轻视讥笑,而应理性反思自我,正确对待他人,全面评价事件——像这类以小见大的生活反思,最容易打动这些心志逐步成熟的青春生命,所给予的人生启示,会指导他们优化自我,善待他人,观照人生。

评作文,辨热点,得正觉

2016年高考作文题“评价他人的生活”开始,这种主要考察写作者主观思辨力的作文题愈来愈流行。而这类题目,大多与当下社会热点现实紧密相关。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上,能够引导学生加以理性分析对待,除了助其写成一篇好作文之外,同样在育人育德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年金山区高考二模作文题——“2016412,物理学界‘大牛’史蒂芬霍金在新浪开通微博,并发布了对中国人的第一句问候。此后不到一天时间,他的粉丝量突破了200万,评论、转发和点赞数达数百万。由此,霍金也成了‘网红’。‘霍金也网红’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道题目我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也写了一遍,因为高一的议论文写作刚刚起步,主要问题集中在不能透彻地理解材料所给的这一事件。因此在之后的作文讲评课上,我着重进行了事件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也由这一社会热点明确了对待“网红”应有的正确观念——在网路高度发达的当下,微博等可发表实时信息的自媒体,是最便于大众交流的平台。霍金开通微博,可能有的原因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和更多喜欢科学物理的中国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这同样也是意义所在。而众多的“粉丝”在网路上热情追捧他,原因便是知道霍金是个大物理学家,这样的人物和他脑中的科学通常是难有机会亲近的,这次霍金开通微博,便给了大众一个联通大师的时空,是难能可贵的,而众人这样做的意义,可能不止于所谓的“盲目崇拜”,其中定然也有不少专业学者与普通的“物理迷”们愿借此机会得以走近大师,学习取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霍金也‘网红’”是了解彼此,交流科学的一个好的现象,而反观近两年自造“网红”一词的各大网路平台上的“网红”们,其中不少是以哗众取宠,增长人气以至于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为目的,因而他们在网路上的言行举止但求新奇怪异,博人眼球,不问是否庸俗低级,甚至不管是否有悖于道德底线,也不顾带给受众的是否是正面影响——这种“网红”的风靡,则值得我们三思而“粉之”了。

类似这样的作文题还有“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快速进入到‘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但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对于‘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人们的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通过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的小组讨论,及我的点拨,使他们即认识到客观上互联网对慈善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又深究网络慈善现象的是非利弊(如“众筹”慈善、“罗尔事件”等),进行细致分析,再思索优化策略,使得他们在理解一道作文题背后,更树立一种讲求人文关怀又理性正确的做人态度。

以上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三个例子。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遍布于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与学生一道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处处有语文,处处有德育,学生便能在提升知识能力的同时,积极涵养心性,逐步明确做人做事的应尽之意。试想,一个心志成熟、明辨是非、拥有坚忍不拔等精进品质的韶华生命,也一定知道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与成功,那么,至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即便客观上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终有指日可待,进步成功的一天。


语文育人,润物无声 - 水流影在 - 开开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44)|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