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青黄而熟——写给任颖老师  

2017-03-29 16:59:47|  分类: 与学生的通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青黄而熟——写给任颖老师

亲爱的任颖:

你好喔。上午匆匆听完了你的课,又匆匆赶回学校去了。因为要听上午最后一节班会课。客观上说,35周岁以下的老师至少要听满两节班会课;主观上说,自己十年只在磨教学这柄剑,而少了另一柄剑的锤炼,不免遗憾。故而在你说好“下课”之后,我就匆匆离去了,甚至没有拿原本需要你签字的“访客单”。想来,明天倒还有两节班会课可以听,不过我要去医院验血、做CT,笃定是要错过了,故而只能在这封信里与你抱歉了啊。希望下一次可以气定神闲地与你当面细细交流,共同进步。

嗯,今天听了你上的莫泊桑的《项链》,总体感觉很好。再次走近这群学生,再次走近你,都有了分明的进步,让我耳目一新,真好。首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抓住小说三要素,从人物、情节、环境详略得当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让他们对于这种文体阅读时的切入有了准心——即便是作为本课带过的环境描写,也不忘让学生掌握其作用,这样的教学,是实在的。其次,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流畅。从找出主人公,到概括其性格特征及前后变化,再到情节伏笔的探讨,最后布置续写结尾的练笔作业,一气呵成,很连贯——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好处,学生的投入与思考。当一堂课经过精心设计,那末,自然能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并且积极思考。从这次课堂生成来看,学生的反应快,回答问题有针对性,也有个别的争鸣之音,总之基本上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都抓住了,甚至下课时还有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对于续写结尾的想法脱口而出,可见他们这堂课是真的在文本中品味与徜徉了啊。

除了总体之外,你在许多教学的细节方面也做得到位。比如开篇有同学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你就让大家一起回顾了初中阶段与课外,大家读过的他们的作品,比如欧亨利的《二十年后》,契诃夫的《变色龙》,以及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如谈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与学生回顾了上学期练习中涉及的语段题目——这样做即是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调动起他们的认知积累,告之以语文学习的连贯性,这点很重要。还有以朗读来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理解的做法很好。无论是怎样的文学样式,无论本文长短,“读”都是加深学生对于文字及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理解的重要一环。在《项链》一文中,你请学生们在分析“借项链”部分之后便齐读了的相关片段,以此加深他们对女主角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的认识。此外,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体悟感受,以之对比思索玛蒂尔德的心思与表现,也是一种成功。比如“除了赔项链之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么?”一问,学生就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继而提问“那为什么玛蒂尔德选择赔项链?”学生就明白了她“要面子”的性格。其他种种细节好处,在此不一而足。我认为对这些细节的重视,是提升教学效度的有效方式,且在其他文体作品教学中亦可适用。

唔,如果说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讨论的,便是如何优化你的这些教学细节,使其效果更好一点。就“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而言,我以为可以把它用在本课的导入之中——比如说“我们曾在初中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从中也了解到了作者莫泊桑的对于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深刻的描绘。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涉及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但都是力求逼真、自然,可谓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短篇名作《项链》,一起看看围绕着这串项链展开了怎样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三言两语之间,既让学生回忆所学,明确“批判现实主义”是怎么回事,又引导学生以之为“眼光”,去关注这篇课文所“批判”的社会问题。就“以朗读来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理解”而言,我个人以为,在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之后,即可朗读相关段落(带着思考朗读)——比如“借项链时作者运用怎样生动的词句来表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如果学生此时读完相关段落,可能比自行找到字句分析之后再读,理解的效果上要好一点点。就“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体悟感受”这一点来看,我以为不妨在整堂课的开头就用起来(可取代之前所说的那段“忆古思今”)——“(问班上男生)‘你们若是路瓦栽,愿意娶玛蒂尔德为妻吗?为什么?’(可能会异口同声说不愿,因为她爱慕虚荣)(再问班上女生)‘你们若是玛蒂尔德,愿意嫁给路瓦栽吗?’(可能回答在故事里的丢项链前不愿意,因为他比较穷,而在之后可能愿意,因为他陪伴我同甘共苦,毕竟生活是一辈子的是,应该找一个踏实点的人共度一生。)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无论现实如何,故事里的两个人毕竟是生活在了一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围绕着这串项链展开了怎样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这个开场白是多年前我听上海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在上师大附中上《项链》时“偷学”的,在自己讲此课文时屡试不爽,学生的兴趣与状态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为之后教学环节的逐步实施提供了一个好的开始。

当然,上述说的都只是我一己之见,未必正确,提出来是想与任颖姑娘一同思考,而后实践。我觉得只要不断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就比如今天下午我在一个班开始讲《小溪巴赫》时,导入部分让学生聆听巴赫音乐而写下所想画面之后,直接将他们引导至文本末了肖复兴描写巴赫音乐画面,进行朗读与比较,同时引出“小溪”这一重要意象,再回到文本主体探讨“小溪”与“巴赫”的相关种种——此前,我都是一板一眼由标题切入,按照从开篇分析到结尾的正向顺序。虽然不好说两种上法孰优孰劣,不过这次尝试,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看,是较好地接受了。总之,愿亲爱的任颖姑娘能与我一道思索那些或宏大或细微,目前尚有些青黄,终将走向成熟的教法。相信这同样是与你我相逢的那些可爱生命的一点心愿罢。

 

祝平安喜乐  工作顺意

开开

2017329下午于金中园

青黄而熟——写给任颖老师 - 水流影在 - 开开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35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