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你的纪念与我的纪念——写给吴艳姑娘  

2016-10-02 07:57:27|  分类: 与学生的通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你的纪念与我的纪念——写给吴艳姑娘

亲爱的碧心:

你好啊。昨日早晨在电脑上改完周一夜自习时心血来潮写在纸上的新小说之后,我就想着要与你写信了。嗯,与碧心姑娘写信可是一件需要我百分百严谨专注的事儿,因为多时要与你分享一下阅读你新作品的感受。诶诶,要做一个合格的读者也是不易的,因为他要负责地把自己阅读审美中获得的真实体验与想法全副反馈给写作者。当然,这些想法正确与否还没有盖棺定论,只等作为写作者的你自己去判断,去发现了,去理解了。嗯,这次的四篇文章,我都看了几遍,有点心得,在这封信里就与碧心姑娘分享一下罢。

首先是早先传给我看的小说《伴虎》。总体而言,这篇小说依旧保持着上一篇《凤凰于飞》的较高的写作水准。故事虽然简短,可极为连贯紧凑,作品一气呵成的笔法也引导了读者一口气读完的心念。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赵简、秦昭和熙宁帝,个性纷纷跃然纸上,尤其是秦昭,一人分饰二角——“做戏”和“内心戏”的反差含味深长。同时,作为一篇富有历史色彩的小说,无论是黄沙战场还是昏乱朝廷的一些场面描写,以及诸多细节,笔触细腻,给人以既视感,如同在看此类题材的电影一样,生动精彩。

若要说道白璧微瑕之处,我以为,还是在于字句推敲。如第二章节中写道,“他面前站着一位戎装笔挺的青年,却是急得团团转”——此中“站着”和“团团转”互为矛盾,不如删去一方,改成“他面前的那位戎装笔挺的青年,却是急得团团转”;又如“他怎么也不会来找这个糊涂丞相去求情”——那末,到底是“来”还是“去”呢?把多余的一个“去”字删去就流畅许多了。诸如此类,碧心姑娘可自行仔细阅读,这种文字上的问题是能够自行解决的罢。不过,这一问题也得引起你的重视才是,今后写成了作品,还得从细微处认真反复打磨,使之成为又一篇佳作。

至于这个故事是否如你在邮件里所说的“反映的却是当今职场的事”,我以为这还是写作者自己意愿的投射罢。虽然现实中应该也不乏有些相似的情形,不过作为读者之一的我,读到的就是一篇对历史一隅之相寄予兴叹的文学作品。至于其他,或许有心得之人自会有更深感触的罢。

嗯,下面还要说说你写给母校市东中学百年华诞的散文《十年》。三稿我都已经看过了,也进行了比照。从你频频修改的心意中可以看出,你对写好这篇纪念母校又追忆自己学生生活的文章满含热忱,字里行间见得你极为用心用情。与此同时,我也真切感受到,你从初稿到三稿,分明有了不小进步,这种斟酌删改与补充,就是之前所说的“从细微处认真反复打磨”,所以,要相信最满意的那篇作品迟早会来的。至于这篇《十年》是否要有第四稿,而应该如何写下,我以为一切还在你自己的决定罢。

说起初稿,直言不讳地说,给我的感觉是你还没有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就仓促下笔了,读来也有些干涩。在文中,你把“十年”,甚至是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换成了高三一年的三两个片段——要知道,这可不是甚么以小见大的“浓缩”写法,因为在我看来,这几个片段与你想表达的纪念的心意应该还相去甚远。即便当作以“浓缩”的视角写高三所见所思,也没有集中笔力写好当时之事,一会写写苦恼,一会写写畅想,一会写写英语老师。感觉蜻蜓点水,有些随意,使之不足以支撑《十年》这个题目。

与之相比,第二稿的主线似乎明确了些,是以两位恩师串联起了我的高中成长故事,满含真情。不过在我看来,内容上大略又太过“集中”了些,显得有些“狭隘”——怀念自己的授业恩师自然是寄予母校情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碧心姑娘是否想过,除了他们,你还有甚么点点滴滴与母校的情谊好写呢?如果没有,那末这份情谊就未免略显单薄了罢。

而这个问题在第三稿中,已见得你自省,也尝试去突破了。比如文中写到了你的闺蜜,这使得所怀念的内容更丰富了些。那末,是否还能想起甚么,写下甚么呢?只要做到详略得当,行文思路明晰,我以为学习生活甚至是毕业以后的六年都可以点出与母校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更与《十年》之题相称。嗯,亲爱的碧心,你觉得呢?再斟酌一二罢,或许有新的灵感和收获。

忽然想起,你之前在某日提到的拜师一事。彼时真让我受宠若惊(这种“宠”真有些不好形容了),说到底,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写作也只是个人兴趣。回想这十年来,所有在写作上有些成就的我的学生都是带着一颗炽热文心,自己努力出来的,我只是陪伴她们,怕写作孤独,于是在一边插科打诨,鼓励一二罢了。不好比得作家之流,写作经验深厚,技法高明。若碧心姑娘真要拜师,我以为还是要找好的人选,以免耽误自己的写作前途。而我亦怕误人子弟,伤了你原本美好的写作的灵心。不过,如果一时找不到引导者的话,我以为还是先应该以书籍和生活为师最好,嗯,这亦是我在以前与你写信时经常叮嘱的。阅读大家作品,以丰润心灵;阅读生活,以打开视界。虽然这说起来轻松,而听上去有如梦幻泡影,不过请你相信,这“文火”定会慢慢炖出滋味浓郁的好作品来。记得,写作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种慢功夫。笔下的文字,宁缺毋滥,且定要反复修改,就像你对《十年》一文的认真态度一样。最后,功到自然成。

唔,以上这些就是我作为你的读者,而与你的文字的一点感受了。惟愿你愈写愈好,于字里行间亦带给我一些写作的生机与意趣。这样,我也能多一点活力,在彼此迢远不见的时分,仍与你有灵犀,好好写一点文字了罢。

诶诶,这封信的最后,还生出了个心愿。说起来,碧心姑娘能否送我一个市东中学的校徽呢?

嗯,想与你,再多一点纪念。

 

祝平安喜乐  福慧双增

开开

2016102日早晨于怡文轩

 你的纪念与我的纪念——写给吴艳姑娘 - 水流影在 - 开开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6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