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我的“电子人生”——也谈“工匠精神”  

2016-08-13 13:46:23|  分类: 教育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的“电子人生”

——也谈“工匠精神”

上海市金山中学    戴悦(口述)  戴文开(笔录整理) 

2015年中旬开始,“匠人精神”或称“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走红的词汇。不仅有国外引进而来的相关著作,如秋山利辉总结三十条“匠人须知”的《匠人精神》,更有我国央视新闻频道播放的八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于是,这个词汇不仅流行起来,更成为了一种“高大上”的精神代表。这种热捧是否就能使人们由注视到重视,再到身体力行,尚不可知;不过,至少对于这种“工匠精神”的呼唤,体现了当代人内心的一种渴求,也是一种必要。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之所以引起当代人的共鸣,是因为当下生活节奏的飞速提升,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文明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一种“感受与欣赏”的心态。“工匠精神”亦是如此,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甚至如3D打印技术可以轻轻松松呈现出人们想要各种形态的实物的时代,似乎作为一切事物的重要创造者和参与者的“人”都“不在场”了,那种热情、专注、严谨、求精的精神品质也不再为大家津津乐道——长此以往,这种隐性的“人的自我否定”,会使人渐渐怠惰,失去精进的态度,即便掌握着先进技术,也会因为人心的导向而不能真正地产生最好的成果,反倒促成了各种行业中粗制滥造情况的频发。所以,“工匠精神”的提出,是要给众人思想上打一记“人”的强心针。

回想从前,是不怎么提这种“工匠精神”的,因为认真踏实于自己的业务,努力研究做事方法,使之愈做愈好——这就是一种为人做事的本分。自然,偷懒者也不是没有,不过较之今天委实要少许多了。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却在我生命历程中以身体力行影响着我做一个热爱工作,有理想抱负的实干者。我儿子虽然没有接过我电子维修技术的衣钵,不过,他也在他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了踏实精进。三代人润物无声地传承着这种精神,我想还会继续下去。想来匆匆人生,我已度过了五十九个春秋,再过一年,花甲之年的我就要告别工作了。回首自己从少年到步入老年的时光,我也想来谈谈与自己有缘的“工匠精神”——如果算有一点的话。

我的人生,可谓“电子人生”,因为大半辈子,都在与电子技术和电器打交道。这一切的开始不是“无心插柳”,而是一种发诸内心的热爱。对,就是热爱——1971年的某一天,一个14岁的少年听见了无线电半导体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他欣喜异常,倒不是因为他第一次听,而是因为手中的那台收音机是他自己拼装而成的。当时这可是一件稀罕事儿,谁家家里有台收音机已经了不得了,而年少的他却自己动手,认真研究,“生”了一台收音机,这在张堰当地也传出了些小名气。

他欢喜的是众人的交口称赞么?不,他只欢喜钻研电子技术。1978年他在电子设备厂里,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领导要求他设计一个控温装置。这对于21岁在这个行业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来说,可是给了很大的压力——七年前,他拼出那台收音机时,也是根据电路图的“指导”的呀!而现在,则要他自己画电路图了。不过,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在多年阅读电子技术刊物和自己实践钻研的积累之下,他心里有这个底。不久,一张让领导和同事都赞叹的温控装置电路图纸就诞生了,并且顺利投放生产。

那次成功更是鼓励他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与爱好。仅隔一年,他就自己装了十几台电视机。再过一年,他又装了好几套功放音箱。80年代初,这些还很稀罕的电器,都经过他的大脑和双手的创造,来到了他的生活中,带来的银屏的光亮和动人的乐音,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也再次将他送往更为深入复杂的电子世界。

可是,这个奇妙又美好的世界不应只有少数人在徜徉欣赏,而应邀请更多人一齐分享——他这样想。于是,1981年,他站上了技工学校的三尺讲台,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淳朴目光,讲授电学理论和电路维修实践操作的课程。说起来,后来在金山中学的同事们,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是一名拥有“上海市园丁奖”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一系列市级光荣称号的教师。不过,这些往事都只是小事,而那几年他教过的学生中,的的确确出了不少市区级优秀人才,至今还有一些是区里电子维修领域的佼佼者——这实现了当年他做老师的理想,让这些学子进入了电子世界的“天堂”,是的,“桃李天下”才是他的回忆里在乎和高兴的。

当然,他自己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干电子维修这一行的终极考验是什么?当然是拿到一张“分量十足”的高级电工证书。它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对热爱、专注、严谨、求精精神的考量。这张证书不仅在当时,即便是现在,拿到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现在一些有才的年轻人,已经不看重它了,故而也不参加培训与考试,甚是可惜了。1985年,对他而言有两桩喜事,其一是他的儿子降生人世,其二便是他如愿拿到了那张高级电工证书。后来每三年进行的电工技能复查考试,负责主考的他的学生笑着对他说,“戴老师,你还用得着来考吗?”他说:“当然要考,最怕自己本领退步啦。”

看上去,他的“电子人生”已经到达了顶峰,不过,他对电子世界的探索,是没有“顶峰”这个说法的。1992年,35岁的他来到金山中学,成为了后勤保障部的一名电工。从专业教师到普通电工的转变,在旁人看来不免有些落差,可是对他来说,能够以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于金中的广大师生,可以说是为自己的爱好研究开辟了“新世界”,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不亦快哉。而且,他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努力推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成就“专业智慧”。

或许有人觉得他就是一名普通电工,只要修修电器就行了,根本谈不上专业化或者无须谈专业化。可是,他认为这样说不是很正确。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用一种专业智慧来面对是十分必要的。就拿金中园里的灯来说,过去我们用的是开了一会儿,灯泡就很烫的白炽灯;后来我们又用日光灯,虽然灯管不烫了,可按了开关,还得等它跳三跳才能亮,真的急死人;而自从LED灯问世以来,不仅解决了灯泡烫等灯亮的问题,同时还做到了长效节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试想,一盏小小的灯就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变化,那么整个电器世界呢?如果他还停留在过去那些电器维修的知识与技术之上,该如何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呢?所以,在电器维修的世界里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实践新思路,是他始终的追求,走好这条专业化的路,是他的心愿与担当。

是的,他就在认真钻研着电器维修的专业技能中,慢慢变老。幸好,这么多年并没有使他的发际线退后,身材大略也不胖,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放下学习——即使现在眼睛有些老花了,他依然对那些细小的零件和复杂的电路图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抱着继续学习的心态来面对这些老朋友。除了在维修中积累经验之外,他也在理论学习方面给自己充电。比如,每年购买《电子报(合订本)》是他的一种习惯,因为它在电子维修方面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引领性,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数一数二。虽然其中有一些技术自己以前就研究过了,而不少创想自己也已经动手实践,但他依然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学习着,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作为一名金中人,就是要更好地为学校及广大师生服务,因此,一定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有时候,他也觉得电器维修也像医生看病一样,最希望没有电器病人,因为会给使用它的师生带去烦恼。不过,烦恼大多是一时的,因为他可以让那些偷懒罢工的家伙恢复活力,而让那些病重的朋友延续生命。有意思的是,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师生拿来需要维修的电器,说明了存在的毛病,在他还未正式诊断之前,它们就乖乖地恢复正常了——他们都风趣地说,这就好像士兵遇上了司令,看一眼就服帖了。尽管如此,他还是会对这些暂时短路的电器进行检查,说明问题根源,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他觉得,只有辛勤努力,且不断增长自己的专业智慧,才能真正当好这个电器司令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回顾自己到如今四十多年的“电子人生”,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篇短文。可说不完的,最微小也最恒远地支持着我的,即是一种热爱、专注、严谨、求精的精神。不管这些是否真正达到了所谓“工匠精神”的要旨,都希望有更多人从青少年开始,就能拥有一点属于自己为人做事的精进品质,即便今后不能达到举世瞩目的成功,人生一世也可以常怀喜悦的吧。

我的“电子人生”——也谈“工匠精神” - 水流影在 - 开开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4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