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一个人的美好的文学社团课——致张雨嫣同学  

2012-09-09 08:03:44|  分类: 与学生的通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个人的美好的文学社团课——致张雨嫣同学

 

雨嫣:   

你好。高三忙碌的第一周业已过去了,你还好么。这封信很早就想写给你的,只是想了许多,现在才迟迟下笔。记得一日在高三教学楼底的小径上,恰好遇到你和你的同伴。这是上学期最后一次文学社团课后的第一次见面罢。我的脑海里旋即又回想起六月十日那天社团课的一幕——本应热闹的偌大的教室里,由于某些原因,只有你和晓婷、宝童三位姑娘的身影。我当时也无法想象这就是在这个夏天到来之前最后一次为了文学而相聚的情形。不过,你们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为着这最后一课留下来了——可能此中有许多原因罢,我想其中不可抗拒的一点,便是不管今后每周还会不会有这样不受应试大纛指挥的四十分钟的短暂时光,作为步入高三的你们,是无有时间与机会再走进这个教室坐坐了罢。我想说,那一刻,你们的面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与之相生的还有感动,虽然一切都是静默的。于是,你们的决定促成了我的决心,这堂课就成了我们四个人的文学社团课。我照例给你们看了几部公认的经典短片,也与你们交流了观影感受。这样惬意的时光又让我回想起自己在念中文系时的情景。教我们现当代文学的那个在外人眼中顶着博士光环的美好姑娘,会于正统的授课之外“离经叛道”地在每周课上留出些时间,或是晚自修时邀请大家去那个陈旧的阶梯教室里看上一部经典的电影,比如《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迷墙》、《龙猫》等等。我觉得那段时光是自己的一种幸运,可以在光影世界里为自己或停驻,或徜徉,在思考中让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走得更长远。当我从一个伏在课桌上听课的学生到如今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后,真想把这种真实美好的感觉传递下去。于是,才有了这样的文学社团课,才有了能与你们相见的机会,才有了正统的授课之外“离经叛道”的小小时光,才有了一群热爱文学艺术的魂灵惺惺相惜的感动。总之,我觉得这种意义在自己的生命中是无可取代的,想来,你们也是这样想的罢。当然,所有的事情终归会走到结束的那一刻,下课铃响了,你们却还有些依依不舍,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告别彼此后,我又独自坐了一会儿。彼时,整个教室只有一个人在时光小巷里安静地回忆这断断续续,点点滴滴。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直到今日,我依然觉得,是幸福,也难逃一点悲伤。

其实,文学社走到今日是颇为不易的,一些阻力会莫名出现。其中最可怖的还是一些人对文学社团活动意义的不理解。最近的一次是在研讨会上,话题谈到社团该如何运作,我是很想听听见仁见智的声音,后来自然也是有些收获的,只是这种收获不甚圆满——没料到某君于会上抛出一句,“真不知道有些社团绣十字绣,看电影之类的有什么意义,应该去掉这些,多些能对高中学习实用的社团课。”当时,我的心情忽觉凄凉得很。换作几年前年轻气盛之时,便会立即用三言两语善意地请他将嘴合上。可是,现在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并非站在“非正义”的立场上,也不是对自己讨生活的这张嘴没有信心。我只是想着此君当年念的高中是上海最顶尖的学校,没想到这样多年的精英教育仅仅带给他所谓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而他也要将这种机械的思想带给他所教的一届届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我虽然不否认此君所谈的实用课程会对短期利益有些好处,也是为同学考虑的,但问题是他一厢情愿地替所有同学的人生做主了罢!试问这个短期利益获得之后,同学们下一步该怎么走?除了做题之外,人生还有什么值得追寻?难道还是不断地做题?如果原本拥有精彩的条条人生路上都用成绩这根机械杠杆来统一衡量、规范这些想要奋发前行的鲜活的魂灵,于戕害他们又有何异!我国现代许多大教育家,如叶圣陶、陶行知和夏丏尊等诸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命美育的教育思想,那是为了指导学生去观照人生,审美生活,这不争一时之功效,却对同学们的人生发展默默地起着作用——这才是教育的大功德罢!若要谈到观影,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我们不仅能从影片里读到人生百态、世故人情,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沉淀自己的思想,而且在情感上能与片中表达的真善美达到共鸣,以珍惜对待自己现实生活并积极有为地迎接未来人生。这些着实都是心灵的收获,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成绩之类的怎能参悟此中奥妙?我不跟此君辩驳是因为不是错在他一人,而且即使说服他,也不足以从实质上改变现在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状。我所能做的是,像我的那位大学老师一样,像现在与我有着共同理想的诸位同事一样,将这份美的希望全副交托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这份问心无愧的情意,用心用情地过好每一天,努力成长与发展,并且在未来将这种美育精神传递给更多年轻的魂灵!若能如此,我相信,于幸福之外,便没有一点悲伤了罢!

文学社走到今日的不易,还因为我曾经有几次感到力不从心。如果不是有像你们一样的同学还对文学艺术满含热情,牵记在心,单靠看清事实而颇感难过的我一人,或许这个社团的一切都将湮灭于梦境中,而最后这个梦境亦会消失不见。犹记得我念高中时也是一名文学社社员,总感觉那时众多同学内心都有热爱文学,追求文学梦想的心念,而这一点在由于不能言说种种原因的今天却委实难得在几个同学身上得见。作为一个一直不太成熟与成功的指导老师,我除了自身还保留着写作的习惯外,望着这哀伤的一幕,真有过几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每一届社员中总有一些同学鼓励着我,也让我似看见了曾经年少的自己,于是便想着绝对不能让你们失望,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坚持做好……至于我是否真的做好了,也实在不敢妄言,但求无愧于心罢。而你六月十五日寄来微型小说《小丑》之后的一段附言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至今让我难忘与感动——“这一年来社团活动课其实很开心。真心的。……很多事永远都不是预想的那样,但也总会有认真的人把你做出的努力记在心里。各种顶。”我想着,为了你的这份心意,我也会将文学社好好地支撑下去,让更多充满希望的生命在心灵的净土上诗意的栖居。

雨嫣,现在你已是高三的姑娘了。这一年会很艰苦,愿你能持着美好的心念去拼搏奋斗,我也会为你加油。我也想着,当你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后,愿你还会时常念起我们那日四个人在一起的情景,记得这种对于美的共同追求。哪怕在未来的路上知音不多,即使只有你自己,也要努力守望心中的,一个人的美好的文学社团课罢。

停笔之时,与你共勉。

 

祝平安喜乐、福慧双增

 

    开开老师

201299凌晨于怡文轩


附:张雨嫣同学的回信

 

开开老师:

来信收到。因为种种原因,只能用手写体。字迹潦草,请忽视……

那节四个人的团活动课,一直是我觉得最特别的课。恰巧因为莫名的原因被告知改上自习,我和晓婷就不约而同说:“去找开开吧。”然后就读过了最后的40分钟。是不舍还是义气,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只是觉得,虽然我并不曾在你的班上,但是这样认真、重视课外教育的老师,应该得到回报,值得尽力相挺。可能听起来矫情,但我是真的那么认为。虽然我能做的很少,我也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只是单纯地希望老师可以继续加油。

应试教育的制度一直存在,也一直地抓不住教育的真正重点。或许生活就是一个染缸,很多心怀梦想的人都只能选择随波逐流。怀着理想坚持下去必然是痛苦的。会遇到很多“怎么这样子”、“不会吧”、“竟然……”,会发现生活和原本想象地完全不一样,别人墨守的“常识”,实实在在难以理解。更可怕的是人人都知道其中的弊端,却视而不见地选择沉默,甚至转而拥护。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很久以前就看到了周围世界的黑暗角,那一段时间觉得连阳光都是灰的。我知道坚持自己的理想世界的艰难,也不想对放弃的人予以怎样的苛责,我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挺勇于坚持的人。虽然每次这么想都觉得自己真的是……可能是自大吧。因为自己为了同样的理由悲伤疼痛,总是不想别人重蹈覆辙。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你会开始写作。我只是想写一些东西,一些我看到的,想到的,纯属表达自己吧。有的时候,有的言语,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没有听众的戏,于是在笔下,在虚拟世界中真实上映。我是观众,一人而已。

信写到这里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只是读了两遍老师的信,随着零星浮现的思绪而写。想到了上团活动课的情景,还有以前的经历,诸如此类。感觉语言一片混乱,也没有时间仔细删改、誊写。最后还想说说老师在我记忆中的样子。

(虽然说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个认真的学生,好像形象、性格也够一般)在我的印象中,开开一直是一个很真性情的好老师。思维很感性,很认真,也很善良,很为学生考虑,很执着。我觉得开开很“真”,很“单纯”,虽然不知道这些词是不是用得贴切。第一节团活动课的时候,就有一种“这个老师完全没有很老练,甚至有些世故的威严感。”(当然不是说没有气场,只是有种……可能还是“单纯”和“纯粹”吧,没有架子,没有酱油君,只是很单纯地为很多人的加入而开心,为有机会和大家探讨文学的满足,以及,很真心地想上好这门课,办好社团活动的认真。似乎还有一丝紧张和期待?这是那天我感觉到的,不知道对不对……)我很喜欢这样子的开开……真的。即使后来社团活动课徒有虚名,有些人只是为了打酱油而入社……

我想说的是,新一轮社团又会开始,又会有新的成员加入,希望开开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高三自动退社很让人不爽,也不知道新一届社员会怎样。重要的是,一定会有新的人继续挺文学社,继续挺开开。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是为了不懂的人,而是为了让能懂的人刻骨铭心,有所收获。我觉得一个人,只要为了懂自己的人不懈努力,就可以忽略外界的一切挫折与不顺。

开开加油!

祝文学社越办越好!

 

By  张雨嫣

2012.9.14  23:00

  评论这张
 
阅读(52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