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心意相通 携手同行——我对“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术”培训课程的一点感受  

2012-12-02 06:43:06|  分类: 小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心意相通  携手同行——我对“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术”培训课程的一点感受

 

上海市金山中学    戴文开

 

本学期有幸聆听到了王栓柱老师的教育心理学培训课程——“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共同面对的困境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操作方法。此中不但让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会了对自己的身心进行积极调整,而且也用诸多案例让我们走进了学生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去认知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尝试真正地与他们心意相通,携手同行。

本课程培训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共情”这一与学生交流的艺术。不仅是因为自己以前做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的方式与效应的实践研究》中也涉及过这个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功能”,“当一个人发生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产生相应的主观体验,而且还能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觉察,并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西方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或情感移入(empathy)。”换言之,即“以情促情”;更是因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尝试合理运用“共情”,使我走进了诸多学生喜怒哀乐的青春的心,并用心用情地加以引导,与他们结下了善缘。

当然,我与个别学生交流的方式可能还有别于王老师所讲的当面沟通。如果是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说清楚的问题,或者当学生自身心理无法调整至可接受正面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我通常会选择书信交流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能在读信的那一刻沉浸于这种“共情”交流中,并且在今后出现相同问题时能够有所参考,进而尝试自我调整;若是遇到了新的问题,也能在之前的“共情”体验的基础上信任我,将现实情状坦诚相告,便于我能够再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例如,作为我长期通信对象的X同学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还是在对待学习、亲情、友情等问题上接连着遇到了困难。在学习上,她的自我要求极高,因而压力远远超出了一般同龄人,继而放大了几次小小的失败,沉浸于苦痛之中。在与她的书信中,我写道:“我也能理解你的感受……我觉得,困惑和不如意总是有的,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或是转身遁逃。对你而言,现在的最大的挑战便是挑战你自己。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仅在于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学会了优雅的言行举止,更在于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用最好的状态来跨过一路的磨难,走向成功。我想这些道理你都懂,你说你也想在放假这些天调整好自己,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而我之所以把你都明白的道理又化作了现在的这封信,只是为了让你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孤独着走在通往成功的小径上,家人、老师抑或是你的同学们,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你。或许很少有人告诉你,但相信聪颖的你能感受到冲破压力的另一种温暖力量。”在亲情方面,X同学因母亲生患重病而在学习上分心,导致成绩急转直下,甚至本人还有过辍学的念头。我在信中开导她说:“我一直相信,你是一个孝顺善良又细腻体贴的好姑娘。否则就不会有你伤心不止的泪水,不会有你想要辍学伴母的念头,不会有你长期以来精神萎靡的学习生活与内心难消的挣扎……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你还没有真正长大,只是用一种近乎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成全这份一厢情愿的孝心!这不是一个离成人的年岁近在咫尺的人儿成熟与智慧的做法,而是一种不计后果的逃避现实!你是否考虑过你的这些将要做的事是否真的能使父母欢欣?你可曾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过?……所以你好好想想,如果为了陪伴母亲而辍学的话,还不是真的疼杀你母亲!这不仅于她的病情毫无益处,还平添了一份沉重的精神痛苦——此中有一些对你无知的错误选择的愤怒,但更多的是为你今后漫长人生是否平安幸福而担心了啊!换个角度亦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位母亲,能看着孩子这样来陪伴自己么?你应该能想见的罢!”而关于友情, X同学也曾与好友之间产生过矛盾,我在与其当面交流时只是做了简单处理,而后又写信给她分析道理,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至今,我与X同学的通信已有二十余封,于彼此的字里行间见证着这个女生经过一路坎坷走到今日,自己心中颇为感慨。在她寄来的所有的信中,我最感动于一段文字——“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会一直看重在黑暗中的自己受了多少伤,却一直忽略了阳光下有多少幸福在等着我。如果没有遇见你,我永远也不知道一个女孩子的十六七岁居然可以这般绚丽多姿,神采奕奕。你给了我太多的感动,而这些感动一直有一直在,点点滴滴,都值得珍惜。原来,成长是一件悄无声息的事情,等我看见,花朵已经明艳而饱满。

我想,正是这许多善良纯真的年轻生命与我这样默默地“共情”对话,让作为教师的我体味着青春的苦涩与美好,也不断完善着自己日益成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在事业上拥有幸福的人。也正是王老师课上的“共情”艺术的指导,使我更坚定了这样做下去的信心,并且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交流中的艺术表达——这亦是一种心意相通,携手同行吧。当然,“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术”中的其他案例及实践方法也给予了我诸多启示,相信今后也定能落到实处的。

文至此处,且以四句话来作为我对这门培训课程的感言,也借此谢谢王老师的用心指导——

课时虽短,效用深长;人生虽短,育人心长。

  评论这张
 
阅读(39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