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金山区高中语文二班培训小结  

2009-08-22 08:41:01|  分类: 小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金山区高中语文二班培训小结

 

金山中学语文组   戴文开   师训号180102001143

 

虽然这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只有短短四天,我觉得自己在大开眼界之余收获了很多新知识,为今后的教学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方法。无论是教研员顾燕文老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写作教学的有效模式探究”三大专题讲座,还是资深教师陆英老师和邢芳老师分别讲授的“选文的功能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非常契合我们新教师的专业需求;并且,这次培训并非纯理论性质的“空对空”教授,而是结合了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经典案例、学员撰写教学设计和参与各种教学话题研讨等切合实际需要的活动,使得大家在教学能力上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用到一些“对话教学”(当然,在这次培训之前我并没有这个鲜明的教学理念);而另一方面,对于这种“对话教学”所辐射开来的五种对话渠道(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和与世界对话)及其具体的操作要领,是我之前并没有系统认知和掌握的。这种“对话教学”让我联想到了在大学学习美学期间自学的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作者创作的作品从某种层面上说并不是完整的,因为“文学”的架构是基于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所以作品只有在读者的阅读中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从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言,是渴求作品能够为他们的情感与想象留有空间的,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丰富联想构成了阅读审美的主体,进驻到作品中去。这样,读者才能收获阅读的快感。我个人认为,这种阅读审美理论其实和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契合,而基于现实原因——就高中阶段而言,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可能无法直接进入文本而收获作品的美感、知识的拓展或是情感的共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须要进行这种“对话教学”——由教师在其中扮演从作者、作品到学生(读者)之间的“枢纽”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逐渐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在“对话教学”中,作为“第一读者”的教师首先要和作者与文本“对话”,必须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旨意,同时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分解与重构,使之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而另一个方面,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话教学”,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的求知欲——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如在上朦胧意味颇浓的《双桅船》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告别某人、某地时的心情使得他们完成“通过回忆让经验重返现场”的“与自我对话”,去自主揭开这层朦胧的“面纱”,体味“双桅船”这一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亦或由教师创设一个相互对话的情境,提供对话的背景材料,设计好的对话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对话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完成“与他人对话”,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对话教学”所衍生出的多种灵活的操作方式及其呈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所欣赏和赞叹的。此中奥妙,值得我今后认真探索,努力实践。

总之,这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它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评论这张
 
阅读(101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