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开的博客

我们的相逢中,天意常在。

 
 
 

日志

 
 

读市东中学吴艳同学《蝶恋》之随感  

2009-05-13 16:24:52|  分类: 与学生的通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小艳:

    你好。

读完了你的小说《蝶恋》,心中感触颇多。我是一个喜欢读小说的人,因为每一篇小说所显现的那个世界都给我独特的人生体验。

整篇小说的行文是很流畅的。文章将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融合在一起,说明小艳具有较好的小说叙述能力。

其次,小说的描写部分细腻而精致。其中可见小艳对古代文化比较熟识,通过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加上少女的独特丰富的想象,使得描写的人、事、物跃然纸上,且都带有各自的情感。让读者可以走近他们。

若是谈到可改进的地方,也是有一些的。比如,在你的小说中,你把来龙去脉的一切都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客观叙述中全部说了个明白。虽然你的整个故事还是能感动一些读者的,但以上问题的存在,会使得小说的精彩程度不足,而这种感动不能穿过骨头抚摸到读者的灵魂——若是有感动,那也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情绪而已。我个人觉得,一篇好的小说,切忌不能是“全知全能型”的叙述,也就是说,如果在一篇小说中作者将内心所有想好的情节、语言都一股脑儿付诸于笔端,这恰恰是封闭了读者的审美渠道。我在与孙嘉岐等同学的通信中也曾多次提到过“接受美学”这个概念——作者创作的作品从某种层面上说并不是完整的,因为“文学”的架构是基于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所以作品只有在读者的阅读中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从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言,是渴求作品能够为他们的情感与想象留有空间的,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丰富联想构成了阅读审美的主体,进驻到作品中去。这样,读者才能收获阅读的快感。比如我们熟知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绝大多数的小说,都会留给读者可以想象,可以参与其中的空间,比如高中课本中选入的《项链》、《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正是这些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手法,成就了小说的完整和精彩。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小说的创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障碍,也是写出高质量小说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希望小艳能在叙述中合理地省略一些情节,让读者看见通往你心灵的那条美丽小径。

若还要对这篇小说提一些提高的要求,则是故事的内容还需精彩一些。现在我们对于小说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在写作技法上,也是在内容本身的可读性上。由于网络的兴起,小说在当代在年轻一代中开始盛产,有些情感和视野具有共通性,所以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比较雷同的小说情结,到最后就变成一种模式化的产物了。致使很多小说刚开始看,就大致知晓结尾可能发生的事了。所以,这对于现在的小说创作者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这是一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我个人也在探索之中,虽然不能告诉你什么捷径,但多读一些他人的各类题材的优秀小说,自己怀着真纯之心去感受、体验生活的细微末节,去拓宽自己的视野,触发自己的灵感,勤于笔耕,相信慢慢会有看得见的进步的。

小艳,这篇《蝶恋》是你今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发端,我相信你的小说会越写越棒。上面的我的个人观点仅供你参考,也许我的评论有些严苛,但只有认真写作的人我才会用心与他交流。你也可多多听取他人的建议,最后由你自己决定约会缪斯的方式。

要说抱歉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所以不能引用你的具体文章字句来作详细分析,若下次有缘相见,我们可以当面交流。你说好么?

 

 

祝平安喜乐。

 

2008.3.20

  评论这张
 
阅读(2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